本文旨在解释韩国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国民基础生活保障制度”。

※ 本文基于2025年《国民基础生活保障项目指南》文件编写。由于个人特殊情况可能导致最佳选择有所不同,此信息仅供参考

“劳动能力”的认定标准

在了解基础生活保障制度时,会反复看到“劳动能力”这个词。这是一个比想象中更重要的概念,因为你是否被认定为有劳动能力,会极大地改变你所能获得的补贴种类和条件。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在有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为了生活安逸而申请受惠者资格。相反,也可能有人因为生病无法工作,却因未能正确证明而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因此,国家将“劳动能力”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18至64岁者原则上被认定为“有劳动能力者”

简单来说,在基础生活保障制度中,所有18岁以上64岁以下的人,原则上都被视为有劳动能力的受惠者。年龄超出这个范围,即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的人,则自然被视为无劳动能力的受惠者。也就是说,如果你正处于经济活动的主力年龄段,国家在没有特殊例外的情况下,会认为你是“能够通过工作赚钱的人”。这是所有计算的起点。

文件位置:第94页 / 第3篇 调查 > Ⅱ. 劳动能力判定 > 01 有劳动能力受惠者

为什么要进行劳动能力判定?

虽然有劳动能力是默认情况,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他们可能因生病或受伤而无法工作。为了筛选出这些人,政府设立了“劳动能力评估”这一正式程序。

这项评估不仅仅是将人分为“能工作”或“不能工作”,它直接影响到你能获得的补贴种类和条件。特别是在基本生活补贴和医疗补贴方面,这项评估的作用至关重要。文件明确规定,对基本生活补贴受惠者进行劳动能力评估,是为了指定他们为有条件受惠者;对医疗补贴受惠者进行评估,则是为了确定其医疗补贴的类别。

  • 基本生活补贴:如果有劳动能力,则以“参加自立项目为条件”发放基本生活补贴(有条件受惠者)。但如果评估判定为“无劳动能力”,则可以无条件地领取基本生活补贴。
  • 医疗补贴:劳动能力的有无是区分医疗补贴1类和2类的重要标准。通常,如果被判定为无劳动能力,则很有可能被定为自费部分少得多的1类受惠者。
文件位置:第94页 / 第3篇 调查 > Ⅱ. 劳动能力判定 > 02 无劳动能力受惠者 > (2) > ※

谁被认定为无劳动能力者?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无劳动能力?有必要了解具体的标准。这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直接认定为无劳动能力的情况(年龄、残疾等)

如果符合以下情况,无需复杂的评估即可直接认定为无劳动能力

  • 根据《残疾人雇佣促进及职业康复法》认定的重度残疾人。
  • 根据《残疾人福利法》认定的“残疾程度严重者”。
  • 根据《国家有功者待遇及支援相关法律施行令》认定的伤残等级1至3级者。
文件位置:第94页 / 第3篇 调查 > Ⅱ. 劳动能力判定 > 02 无劳动能力受惠者 > A. 无劳动能力受惠者

提交诊断书后接受评估的情况(疾病、受伤)

因疾病、受伤或其后遗症需要治疗或疗养的人是最常见的评估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向医生开具劳动能力评估用诊断书并提交。之后,国民年金公团会进行医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最终由市、郡、区政府负责人判定为无劳动能力。申请基本生活补贴或医疗补贴时,这一程序几乎是必须的。

文件位置:第94页 / 第3篇 调查 > Ⅱ. 劳动能力判定 > 02 无劳动能力受惠者 > A. 无劳动能力受惠者 > (2)

其他特殊情况

即使不属于上述情况,但在以下特殊情况下,也可被认定为劳动困难,从而视为无劳动能力。

  • 20岁以下的中学生、高中生(需附上在校证明)。
  • 根据《老年人长期疗养保险法》认定的长期疗养1至5级者(包括认知支持等级)。
  • 因罕见疾病、重症疾病(癌症、重度烧伤患者)而登记为特殊医疗对象的人。
文件位置:第95页 / 第3篇 调查 > Ⅱ. 劳动能力判定 > 02 无劳动能力受惠者 > A. 无劳动能力受惠者 > (3)

“我们家所有人都不能工作”→“无劳动能力家庭”的特例

如果家庭所有成员都被判定为无劳动能力,他们将获得与普通受惠家庭截然不同的、非常重要的特例(特殊优惠)。此特例适用于所有基本生活、医疗、住房和教育补贴的受惠者。

无劳动能力家庭的准确标准

无劳动能力家庭并不只是指由前文所述的“无劳动能力者”组成的家庭。它还包括那些实际上有劳动能力但由于现实原因难以工作的人。如果家庭所有成员都属于以下情况,则可被认定为无劳动能力家庭。

  • 有劳动能力,但实际上难以工作的人。
  • 学龄前子女的抚养者:子女未上托儿所或幼儿园,需全天照顾的情况。
  • 家庭看护者:因疾病、受伤或残疾而行动不便,需全天看护或保护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
  • 特定情况下的延期附加条件者。
  • 怀孕中或分娩后未满6个月的女性。
  • 正在履行法律义务的社会服务人员或常备预备役。
文件位置:第96页 / 第3篇 调查 > Ⅱ. 劳动能力判定 > 02 无劳动能力受惠者 > B. 仅由无劳动能力者组成的家庭

特例核心:大幅放宽财产标准

很多人担心,如果自己有房产,就会被取消受惠者资格。许多人还以为要变卖所有财产才能成为受惠者。但如果你的家庭成员全部都无劳动能力,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无劳动能力家庭最强大的优惠在于,在将财产折算成收入时,扣除的“基本财产金额”标准本身就非常高。

文件位置:第174页 / 第3篇 调查 > Ⅳ. 财产调查 > C. 受惠者(权)财产范围特例 > 1) 仅由无劳动能力者组成的家庭

要获得此特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基本条件(总财产金额):家庭的净财产金额(总财产减去负债)必须在以下标准金额以内。
  2. 附加条件:金融财产必须在一定金额(大城市为5400万韩元等)以下,且不得拥有价值100%被计入收入的高价汽车。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设定的基本财产金额可以被视为不计入的财产,或不影响基础生活受惠者资格的财产。而当无劳动能力家庭特例适用时,这个上限会提高,如下所示(左侧是适用于有劳动能力普通家庭的基本财产金额,右侧是适用于无劳动能力家庭的特例):

  • 首尔:9900万韩元 → 1亿4300万韩元
  • 京畿:8000万韩元 → 1亿2500万韩元
  • 广域市/世宗/昌原:7700万韩元 → 1亿2000万韩元
  • 其他地区:5300万韩元 → 9100万韩元
文件位置:第174页 / 第3篇 调查 > Ⅳ. 财产调查 > C. 受惠者(权)财产范围特例 > 1) 仅由无劳动能力者组成的家庭 > (2)

这意味着,如果你的财产没有超过特例标准金额(例如,首尔的1亿4300万韩元),那么这部分财产将被视为0,不计入收入。由于没有计入收入的财产,获得受惠者资格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那么,如果超过了特例标准,就会直接被取消资格吗?并非如此,这一点很重要。根据文件,假设一个居住在首尔的无劳动能力家庭,财产为1亿5000万韩元,超过了特例标准(1亿4300万韩元)。在这种情况下,该特例将无法适用,需要像普通家庭一样适用收入折算制度。也就是说,不是扣除1亿4300万韩元,而是扣除普通家庭的标准9900万韩元,只对超出部分适用收入折算率。虽然无法享受特例优惠,但仍会与普通家庭在同等条件下重新审查,并非一定会取消资格。

文件位置:第176页 / 第3篇 调查 > Ⅳ. 财产调查 > C. 受惠者(权)财产范围特例 > 5) 注意事项 > (1) 扣除顺序等

此外还有其他优惠

除了放宽财产标准外,还有其他有利条件,例如放宽赡养义务人的收入标准、北韩离脱居民特例、以及排除在保障费用征收对象之外等。

文件位置:第96页 / 第3篇 调查 > Ⅱ. 劳动能力判定 > 02 无劳动能力受惠者 > B. 仅由无劳动能力者组成的家庭 > (方框)

有劳动能力却不工作怎么办?→“有条件受惠者”的宿命

不履行条件?仅暂停本人的基本生活补贴

如果有劳动能力的受惠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国家规定的自立项目,将受到处罚。

处罚的核心是,可以暂停或部分暂停未履行条件的受惠者本人的基本生活补贴。并非中止整个家庭的基本生活补贴,而是精确地扣除该个人的一份。在收入认定额相同的情况下,因增加1名家庭成员而增加的基本生活补贴金额被视为“本人的基本生活补贴”。

文件位置:第261-262页 / 第4篇 补贴的实施 > Ⅲ. 各类补贴的详细内容 > 7) 有条件受惠者的基本生活补贴 > B) 不履行条件时的基本生活补贴暂停

到底会扣多少?(计算示例)

通过文件中的示例可以更好地理解。

  • 示例1:4人家庭 / 月收入认定额50万韩元 / 1人未履行条件 → 原基本生活补贴:1,951,287韩元 – 500,000韩元 = 1,451,287韩元 → 扣除未履行条件者本人后,按3人标准发放:1,608,113 – 500,000 = 1,108,113韩元
  • 示例2:1人家庭 / 月收入认定额15万韩元 / 本人未履行条件 → 原基本生活补贴:765,444 – 150,000 = 615,444韩元 → 全额暂停(发放0韩元)
文件位置:第262页 / 第4篇 补贴的实施 > Ⅲ. 各类补贴的详细内容 > 7) 有条件受惠者的基本生活补贴 > (方框) 示例

总结

  • 在基础生活保障制度中,18至64岁的人原则上被认定为有劳动能力。
  • 如果有疾病、残疾、学生身份、怀孕、看护等特殊原因,可通过评估被认定为“无劳动能力”。
  • 如果家庭所有成员都被认定为无劳动能力,即“无劳动能力家庭”,将获得非常强大的特例优惠,例如大幅提高财产扣除额。
  • 有劳动能力者若违反参加自立项目的条件,只会暂停其本人的基本生活补贴,而不是整个家庭的。
  • 总而言之,准确了解自己属于“有劳动能力”还是“无劳动能力”,以及自己的家庭是否符合“无劳动能力家庭”的特例,是决定受惠资格和获得更多优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