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I'm korean boy.”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实际使用”的英语句子。如今,连非常小的孩子都能流利地说英语,但那时我已经是高中生了。
懂得学习语言的乐趣
这句不起眼的句子中,可能蕴含着我对韩国之外世界的好奇心。从这一句话开始,我结交了很多外国朋友,高考英语也轻松考得不错,在当时还算名牌的大学里,我还选修了许多英语、法语、德语等教养课程(因为觉得有趣),而且都得了A+。不仅如此,我还独自一人去海外背包旅行,并在国外留学了五年。我从来没有强迫自己学习语言,一直都是因为觉得有趣才学的。那句话就是我这段旅程的开始。
现在智能手机和上面的应用程序都非常发达,但我读高中那会儿,智能手机才刚刚开始流行。我是一个极度不善交际的人(现在也一样,比起口头交流,我更习惯和喜欢通过文字交流),有一天,为了排解孤独,我突然萌生了“和外国人聊聊看”的想法。当时在网上搜索“交外国朋友”,提到最多的网站就是“Interpals”。现在看来,这个名字起得真好。International Penpals,Interpals。
我在写关于抑郁症的文章时也提到过,让人一事无成的,正是悲观。而悲观不是愚蠢,而是不必要地过度激活的聪明。它太了解情况,以至于很快就判断出“我所期望的事情反正不会发生”,然后因为反正不会成功,所以什么都做不了,这就是悲观的运作方式。事实上,只要你开始做一件事,世界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悲观这个恶魔,却让你因为担心所期望的不会实现,而连尝试都不敢。
现在的我,不再热衷于结交外国朋友,也不再积极地与他们见面。我感觉自己更了解自己了,也更了解这个世界了,所以即使想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也做不出来了。但小时候因为什么都不懂,所以总是有梦想,也因此做了很多事情,现在这个年纪无法创造的、充满香气的回忆,也几乎都是在那个时期创造的。
北欧背包旅行
我第一次背包旅行是在20岁的时候,去了北欧。
旅行顺序是:奥斯陆(挪威)-卑尔根(挪威)-奥斯陆(挪威)-斯德哥尔摩(瑞典)-哥德堡(瑞典)-奥胡斯(丹麦)-慕尼黑(德国)-赫尔辛基(芬兰)。等等,我不确定这个顺序是否准确。
在奥斯陆、卑尔根、斯德哥尔摩、哥德堡,还有奥胡斯、赫尔辛基,都有我能见到的当地朋友。他们都是我在Interpals上认识的朋友。只有在德国,我没有任何人可以见面,也许正因如此,我在德国的三天过得非常无聊。我不善交际,但总觉得应该喝点啤酒,可我平时又不喝酒,记得当时可怜兮兮地点了一份啤酒和一根香肠,孤独地坐着小口小口地吃,最后啤酒也没喝完就离开了。在德国,我总觉得旅馆好像故意把亚洲人都集中在一起,在街上向陌生人用英语问路时,他们的表情也不太好,总之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也许这些不好回忆的根源,是因为我在那里没有朋友可遇,所以我的心情本来就很低落吧。(在挪威,我记得当时站在人行横道前,就有人走过来问“需要帮忙吗?”,让我觉得这个国家简直是天使的国度?这纯属个人感受。)
下一篇,我想更多地聊聊我的个人旅行故事,以及当时Interpals网站的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