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或咨询。如果您怀疑自己可能患有RP(视网膜色素变性)或脉络膜缺失症(Choroideremia),我们强烈建议您咨询专门诊治视网膜疾病的眼科专家。本文将持续修订、补充和更新,以提供更准确、更易懂的信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当前页面的URL查看更新。由于脉络膜缺失症在韩国是罕见病,患者人数极少,信息非常匮乏,因此由我这个患者本人亲自撰写。
- 1. 脉络膜缺失症?名字挺难,但核心很简单
- 1.1 人类分XY和XX,CHM基因在X染色体上
- 1.2 CHM基因受损,REP1蛋白就造不出来
- 1.3 没有REP1,Rab蛋白就不能好好工作
- 2. 眼睛里发生了什么?
- 2.1 RPE → 脉络膜 → 光感受器依次功能下降
- 2.2 最终,萎缩会发展到中心视力区域
- 3. RP和CHM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 3.1 RP是光感受器本身出了问题
- 3.2 CHM的问题始于细胞内转运系统
- 4. 基因变异会产生什么影响?
- 4.1 无义突变和移码突变很常见
- 4.2 蛋白质生成在特定位置之后中断
- 5. 治疗进展如何?
- 5.1 基于AAV的基因治疗正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
- 5.2 结构保存很重要,早期治疗更有利
- 6. 总结:CHM虽罕见,但治疗靶点明确
1. 脉络膜缺失症?名字挺难,但核心很简单
1.1 人类分XY和XX,CHM基因在X染色体上
人类有两条性染色体。男性是XY,女性是XX。所以,如果我们从爸爸那里遗传了Y染色体,从妈妈那里遗传了X染色体,就会生下儿子;反之,就是女儿。CHM基因就存在于X染色体上。由于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如果这个基因出现问题,疾病就会立刻显现。因此,CHM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多发于男性。而女性呢,即使一个X性染色体有问题,另一个X染色体也能起到补偿作用,所以她们通常是携带者,很少或几乎不表现出疾病症状。
1.2 CHM基因受损,REP1蛋白就造不出来
CHM基因扮演着制造Rab Escort Protein 1 (REP1)这种蛋白质的“设计图”角色。这种蛋白质帮助负责细胞内物质运输的Rab蛋白正常工作。我们的身体大部分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身体各部分所需的蛋白质形状和功能都各不相同。而基因就是精确设计这些蛋白质的。事实上,许多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事物,往往只是因为基因中某个部分出现了非常微小的差异。一个视力非常好的人和一个完全失明的人,其差异可能仅仅是基因某个部分的一个分子结构的差异。
接下来要记住的是:REP1蛋白和Rab蛋白。
1.3 没有REP1,Rab蛋白就不能好好工作
Rab蛋白负责将细胞内的囊泡精确地运输到指定位置。囊泡(Vesicle)就像是**装载蛋白质、酶、信号物质甚至废物的“小运输车”**。但如果没有REP1,Rab蛋白就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整个细胞内的“物流系统”就会停止运转。这会导致视网膜相关细胞的功能逐渐丧失。
所以,CHM基因出问题 → REP1蛋白造不出来 → 没有REP1蛋白,Rab蛋白就不能正常工作 → Rab蛋白不能工作,囊泡就无法发挥作用,这就是CHM基因变异导致疾病发生的大致过程。
2. 眼睛里发生了什么?
2.1 RPE → 脉络膜 → 光感受器依次功能下降
首先受影响的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这些细胞就像是光感受器的“维护团队”。它们甚至会清除光感受器每天产生的废物。(光感受器是将光线转化为我们大脑能够理解的电信号的细胞,而脉络膜是为眼睛提供氧气和营养的血管层。)但是如果RPE受损,其上方的光感受器就得不到支持,并逐渐受损。就像每天都在产生废物,但负责清理的人突然停止了清理,毒素堆积,导致身体垮掉,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同时,下方的血管层——脉络膜,原本需要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进行活跃的物质交换,但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死亡,脉络膜也不再需要向其供应营养或接收废物,于是血流本身减少,导致其逐渐萎缩并退化。
所以,脉络膜缺失症(choroideremia)这个疾病的名字,是因为脉络膜这种萎缩现象观察得非常明显。但脉络膜的萎缩本身并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
2.2 最终,萎缩会发展到中心视力区域
初期,萎缩从周边视力区域开始,自觉症状可能较少。但随着病情进展,最终会侵犯中心视力区域,晚期可能导致失明。
3. RP和CHM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3.1 RP是光感受器本身出了问题
RP(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编码光感受器自身蛋白质的基因(如RHO、RPGR等)出现问题的疾病。其特点是夜盲症和周边视力丧失进展迅速。
相比之下,CHM(脉络膜缺失症)则有所不同。CHM基因出现问题后 → 帮助Rab蛋白的REP1蛋白无法生成 → 那么细胞内的囊泡运输就会乱套,RPE(视网膜色素上皮)首先受损 → 受此影响,光感受器得不到支持,逐渐受损,最终下方的脉络膜也跟着退化。
也就是说,CHM是一种间接损伤光感受器的疾病,
而RP是一种直接损伤光感受器的疾病,这就是二者区别。
3.2 CHM的问题始于细胞内转运系统
刚才已经说过,CHM的问题并非始于光感受器本身,而是其周围的支持和维护细胞(RPE、脉络膜)。二者存在结构性差异:RP是光感受器直接受损 → CHM是细胞维护系统崩溃。
4. 基因变异会产生什么影响?
4.1 无义突变和移码突变很常见
CHM基因突变大部分是导致蛋白质生成停止的变异。例如:无义突变(提前终止)、移码突变(移码)等。
4.2 蛋白质生成在特定位置之后中断
人类的DNA是由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四种碱基按特定顺序排列构成的。这种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但是,例如,如果CHM基因的第526个碱基,本来应该是C的位置变成了T,那么该密码子就会变成提前终止信号,导致蛋白质生成在中间中断。这种情况下,REP1蛋白在发挥功能之前就被截断了。
密码子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一个单位。RNA是DNA的副本,也是在制造蛋白质之前的一个中间传递者。例如,如果DNA中有ATG的碱基序列,转录成RNA时就会变成AUG密码子。这个密码子扮演着指令,告诉细胞制造哪种氨基酸。但如果ATG中缺失或错误了一个碱基,RNA中对应部分也会出错,导致无法按正常密码子单位划分,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使整个蛋白质设计图变得一团糟。
5. 治疗进展如何?
5.1 基于AAV的基因治疗正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
CHM是一种病因基因明确的单基因疾病,因此基因补充治疗是一个典型的可行案例。目前,使用AAV2载体的治疗药物(如SPK-7001等)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阶段。
5.2 结构保存很重要,早期治疗更有利
由于受损组织难以恢复,因此在视网膜结构尚存时,尽早接受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6. 总结:CHM虽罕见,但治疗靶点明确
CHM是一种由单一基因缺陷引起的罕见病,但其发病机制相对清晰,且基于基因的治疗可能性也在积极研究中。准确理解、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我将持续更新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