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仅仅是我个人(我和我妈妈)购买助听器的经验分享。这不是助听器的赞助或广告,所以请不要误解。如果将来真有广告合作,我会在开头提前声明。大概五年后会有广告找上门吧?哈哈。
购买助听器的缘由
那是我在海外学习了五年,然后中途放弃(!)回到韩国的时候。虽然中间回来过一个月,但即使算上那次,这仍然是我三年后重返的家。然而,我回国后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年迈的妈妈。这不是说皱纹更多了之类的外貌问题,而是她的眼睛、耳朵、下颌关节,甚至发声功能都退化了很多。(心疼……)
门铃响了她听不见,我说什么也听不懂,每次都要问“嗯?”、“啊?”几乎成了习惯。去耳鼻喉科做了听力测试,发现她好像有(老年性)耳聋。
对了,最初去耳鼻喉科好像不是因为耳聋本身,而是因为耳鸣。她说一整天耳朵里都像有蝉鸣一样。后来才发现她在高音部分有听力损失。如果高音部分听力受损,元音通常在低音部分,所以她仍然听得清楚,但是辅音就很难分辨了。听到的声音不是清晰明快的,而是含糊不清的。所以老人们才会把电视声音开得那么大,因为听不清楚……辅音是通过舌头、牙齿和嘴唇的摩擦在高音区发出来的。
但是,无论是耳鸣还是痴呆(我妈妈还没有痴呆),如果听不见,情况会更糟。耳鸣产生的一个机制是,当听力受损导致听不到某个声音时,如果听觉细胞不做出反应,反而会异常地导致大脑和相关细胞的连接通路过度反应,从而产生本不存在的声音。所以,即使借助助听器这样的辅助工具,也要“尽可能地听清楚,与世界更好地沟通”,这才是让耳朵不易恶化、减少社会退缩、保持更健康精神的,理所当然的方法。
妈妈虽然说“我这个年纪了,怎么这么早就用助听器……”但戴不戴助听器已经不是选择题了。当然得用,问题是在哪里买,买什么牌子的。所以当时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助听器。
助听器为什么这么贵?
但是助听器非常贵,真的很贵。医生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先开口了:“助听器只要150万韩元就已经是好货了。”他说的是两只耳朵的价格。很多助听器销售点经常宣传“一只耳朵400万韩元,打五折后两只耳朵只要400万韩元”,但其实所有销售点都会打五折左右的折扣。而在此基础上再降到七折,就看销售点的权限了,所以你只需要找一家便宜的销售点就行。你知道销售点和制造商是不一样的吧?
我实际上只去过两家进行咨询。我不想留下不好的评价,因为那可能会损害到那家公司,所以我不透露品牌名称,但第一次去的那家店,一上来就给我推荐最贵的型号。明明是熟人介绍的才特意去的。感觉很不真诚,所以我又多方打听,找到了另一家店。
助听器为什么这么贵?是因为用了最新技术吗?你觉得呢?
其实手机比助听器更像是最新技术。助听器只是一个将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放大(增强)的装置。这其实是所有扬声器都具备的、非常基础的技术。虽然现在助听器也加入了蓝牙、人工智能等功能,可以通过App调节,并且为了不那么显眼而进行了很多小型化,这些都包含了一定的技术,但即便如此,助听器使用的技术也并没有比手机先进多少。然而,助听器之所以如此昂贵,是因为使用者不多。
需要使用助听器的听力障碍者与手机用户相比,简直是少数中的少数。如果买的人很少,价格又便宜,那么制造商和销售商就赚不到钱了。所以,他们只能把助听器高价卖给那些偶尔购买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结构性的问题。
然而,听我妈妈的朋友们说,她们花大价钱买的助听器,结果因为太不舒服,用了几次就闲置不用了。
这是一系列文章,接下来我还会写几篇,分享更多关于使用助听器可能遇到的不便、品牌比较、如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助听器,以及我的个人推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