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角度来看,“运动”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大脑向肌肉发送收缩信号,肌肉收缩,与肌肉相连的肌腱牵拉骨骼,关节随之弯曲。这在表面上看起来就是“运动行为”。
但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动起来,在这些机械性的机制之前,还需要几个步骤。那就是无意识层面的乐观和意愿,以及意识层面的意图。(这里区分无意识和意识,在于是否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你那么做的意图是什么?”这个问题,经过一定思考后可以充分回答,但乐观与否、有无意愿,则不是通过思考能解释清楚的,它只是一种状态。)
例如,我们之所以能做出开门出去的行为,是因为我们首先有一种乐观,认为只要想开门,门(自然)就会开。有了这种乐观,才会产生去尝试的意愿,继而产生开门的意图,最终才会落实为抓住门把手的行为。
然而,我们并不会拍打双臂去飞翔。因为我们知道那样也飞不起来(=悲观)。既然知道行不通,就没有意愿,自然也没有意图和行为。
抑郁的人通常比较悲观和愤世嫉俗。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抑郁状态反而是一种过于精确地看待现实的状态。接下来的话可能会让你感到震惊,但这是事实。
大多数人都有梦想,并且大致相信梦想会实现。但梦想很少会完全按照设想实现。相反,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你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获得一些东西,这便是人生的成就。即便“这并非你最初的意图”。
悲观主义者会这样想:如果不能如我所愿,那这事从一开始就毫无意义。所以,因为他们太清楚地知道行不通,就干脆连尝试都不去。那么,也就不会有意外的收获。生命就这样停滞不前。
我并不是说悲观的视角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它过于准确。但它忽略了世界可能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予我们某些东西的可能性。这就是问题所在。
很多人只强调“行动”。比如“出去锻炼身体”,“去见见朋友”之类的。但真正带来改变的是行动的根源——乐观。说得重一点,悲观是智慧,而乐观则近乎一种愚蠢。一种让你先做起来的愚蠢。所以,悲观的人其实需要变得不那么聪明。
乐观是创造我所想玩的游戏盘的过程
阻碍乐观的通常是“人们会讨厌我”之类的负面想法。但这些想法归根结底只是源于“不想受伤”的防御机制。所以,反而需要接受“人们可能确实会讨厌我”,才能在此之上建立乐观。
“我是否有活着的价值?”这种想法也是如此。死去的人并非因为没有活着的价值而死,活着的人也并非因为有活着的价值而活。即使我死了,世界可能也毫发无损。我可能真的没有活着的价值。但重要的是,要接受活着的理由并非“因为有活着的价值”。我们的出生是被动的,我们的生命也是被动的。
那么,自杀是选择死亡吗?一个选择要成立,就必须能直接体验结果,但死亡是无法体验的。死亡的瞬间,感觉、认知、记忆、判断全部消失。最终,死亡看似可以选择,但实际上是无法选择的领域。活或不活,是我们单方面承受的,并非可以选择的领域。
生命,就是不断创造我想玩的游戏盘的过程。它更像是将棋盘一块块拼凑起来的工作。你可能会觉得这项工作本身有什么意义呢,但一旦棋盘完成,那真正的乐趣才会开始。对这种乐趣寄予期待的心情,就是乐观。
这个网站也是如此。最初,它是从“您好”这一行字开始的。那是一项相当简陋的劳动。但通过创建写作编辑界面、加入多语言功能、组织分类,我创造了我自己的游戏盘。正因为有了“这会变得有趣”的乐观,这份乐观最终促成了今天的行动。